夢幻青海,人文甘肅
|
時間: 2020/10/10 17:51:59 |
夢幻青海,人文甘肅 ---遇見"U”幸福
一年一度的'U’幸福省外游又要開始了,今年的我們的目標是青甘環(huán)線,這是我們心儀好久的一條路線,草原,大漠,高原,湖泊,我們來了。。。
塔爾寺:藏佛圣地
塔爾寺位于西寧的湟中區(qū),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十二年,迄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占地面積約45萬平方米,規(guī)模宏達,珍藏豐富的佛教經(jīng)典和歷史,文學,哲學,醫(yī)藥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是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黃教圣地。 塔爾寺是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爾寺。寺廟的建筑涵蓋汗宮殿及藏族平頂風格,主色系紅,黃,白,青,和諧完美的結合了漢藏藝術風格。酥油花,壁畫和堆畫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 塔爾寺的游人如織,菩提樹下偶爾還與穿著紫紅色僧裙的喇嘛擦肩而過,在廣場上時常能遇到虔誠的信徒來朝拜。五體投地的膜拜儀式,需要重復十萬次,這既是對佛的虔誠,也是對心靈的凈化和救贖,這是信仰的力量!佛教在中國盛行了幾千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它早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青海湖: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青海境內,湖長105公里,寬63公里,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泊。欲把藍天比青海,青海更比藍天藍。青海湖的藍是出了名的,它的藍是那么的通透的,那么干凈,其他地方無可媲美的。 青海湖周邊長滿各種花,其中數(shù)格?;ㄗ罹叽硇?,格桑花并不嬌艷嫵媚,但它美麗堅定,在藏語中是“幸福”的意思,是藏族文化象征植物。 7-8月是青海最美的季節(jié),每年的這個時候湖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盛開了,金燦燦的油菜花與湛藍湛藍的湖面遙相呼應形成青海湖最獨特的風景。 環(huán)青海湖周長360多公里,在自行車道上偶爾還會遇到騎自行車的驢友。在每年油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都會舉行亞洲頂級的自行車賽事,這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這樣重要的賽事能選在這里,也充分的證明了青海湖以它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眼球,喜歡騎行的人值得到此一游。
不望草原牛與馬,錯把青海當鵬城。更喜歡遠眺的青海湖,寬廣的草原,像珍珠般散落在草地上的牛羊,蔚藍無邊的湖面,遠處連綿的祁連山脈,山頂上迎風飄揚的彩色經(jīng)幡,像棉花糖似的白云,這才是青海湖該有的與眾不同的氣質。
茶卡鹽湖:天空之境 一路向西行,茶卡鹽湖位于青海烏蘭縣,柴達木盆地最東端,海拔3100米,少數(shù)人會有點高反?!胞}湖之旅”從乘坐小伙車開始,從售票處到景區(qū)還需要20分鐘的小火車車程,這條鐵軌以前運鹽留下的遺跡,始建于1958年,隨著采鹽技術的發(fā)展,鐵軌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是由于它橫穿茶卡鹽湖,與湖面融合成一體,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老地質工作者的姥爺在火車上開始跟我們講茶卡鹽的地理知識了,青藏高原最初是海洋的一部分,受地質災害或地殼運動,形成一片高原,有一部分海水遺留在低洼的地方形成許多鹽湖,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之一。茶卡鹽湖最初是外流湖后面由于地殼運動變成內流湖,受氣溫變化,湖水不斷蒸發(fā),降水量又小所以逐漸在湖底形成石鹽層。茶卡鹽湖從上世紀40-5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開采,迄今已有70年。
鹽湖水域寬廣,地勢平坦,湖水中含鹽量高,是固液并存的鹵水湖,湖面具有強烈的反射能力,所以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境”。湖水清澈不深,可看見湖底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的鹽花。在鹽湖拍照最標準的姿勢是:長裙,長絲巾,赤腳,雙手展開,雙腳一躍,頭微微抬起朝向天空… …(此處省略一萬個字,此時腦洞可以盡情地打開),最標準的顏色:正紅。亮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亮白的鹽水,閃亮的紅,此時的紅就是整張圖片最閃亮的那一點,所有的顏色都是給它作陪襯的。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離開茶卡后一路往回走到西寧,第二天轉高鐵到張掖,海拔從3000多米降到1000多米,途徑柴達木盆地,穿過祁連山脈,進入黃土高原,一路往西,我們繼續(xù)尋找草原,戈壁和沙漠。 只要是在青藏高原區(qū)內,五彩繽紛的經(jīng)幡就隨時可能映入眼簾,有的在高高的山頂,有的在廣闊的草地上,有的在清澈的湖水邊。藏民相信風吹過一次經(jīng)幡就相當于人們念過一次經(jīng)文,經(jīng)幡在藍天白云之下隨風不停地舞動著,傳播著千百年來流傳的古老信仰,也寄托藏民美好的愿望。
經(jīng)過寸草不生的柴達木盆地,進入甘肅境地,來到祁連山大草地就是另一番景象,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成熟青稞,青一塊黃一塊,微風輕輕吹過,掀起一股股麥浪,好像在傳遞豐收的喜悅。
山丹軍馬場坐落在祁連山腳下,是由西漢名將霍去病始創(chuàng)的,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地跨甘青兩省,總面積329.54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馬場。 從西寧到張掖,只需要乘坐2個多小時的高鐵。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古稱“甘州”,即甘肅的“甘”字的由來。后面兩天的行程又從張掖開始一路西行。
七彩丹霞:被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七彩丹霞位于甘肅張掖市,地貌群以其面積大,集中,層理交錯,其實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其中以“色”最為聞名,被稱為“被上帝打翻的調色盤”。 七彩丹霞山體色系有紅黃白綠,其中最出彩的顏色為丹紅色和紅褐色,“色如渥丹,燦如明霞”,這是丹霞山的出處,也是丹霞山最好的寫照。方圓幾十公里就像一幅幅彩色畫卷,鋪天蓋地,氣勢磅礴,場面壯觀,令人陶醉,惹得天上的七彩云霞都要避退三舍。
在地質公園老爺是最受歡迎的,大家都喜歡圍著姥爺聽關于丹霞的地理知識,丹霞地貌源于朱羅紀時期,由于喜馬拉雅山脈多次的地殼運動,經(jīng)過幾百年的風化,侵蝕,溶蝕等綜合作用而形成的。朱羅紀時期,地球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恐龍就是在這個時期滅絕的。姥爺還教大家通過地層識別幾百萬億歲的山哥哥和幾百萬億歲的山妹妹,逗得小朋友們都笑翻天。 勝利的旗幟在七彩丹霞的山頂上迎風飄揚。
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坐落在甘肅省嘉峪關,自古是“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因地勢險要,戰(zhàn)略咽喉,故有“天下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它連接了沙漠和戈壁,十萬里長城最西端,在大明王朝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嘉峪關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關城設計適合戰(zhàn)爭防御的需要,由外城,內城,翁城,羅城城壕等部分組成,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構成一個壁壘森嚴的軍事防御工程。
站在城臺上,淋著毛毛細雨,喝著正宗的“西北風”,還是有一絲絲涼意。眺望遠處祁連山雪山巍峨入云,綿綿千里,近處古長城的殘垣斷壁若隱若現(xiàn),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幾百年來邊塞的滄桑歷史。
古時候的嘉峪關不僅是一道軍事防御設施,也是古代中國連接西亞,走向世界的一道關口;現(xiàn)在的嘉峪關,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鳴沙山月牙泉:沙漠中的一滴眼淚 鳴沙山月牙泉長近100米,東西寬25米,因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沙漠第一泉”,因“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稱為奇觀。月牙泉據(jù)考證可以追溯到漢朝,迄今有2000+年的歷史,因其獨特的地勢,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只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
鳴沙山其實就是沙漠中的沙丘堆成的一座座小山形狀,具有鳴沙這種既奇特又普遍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鳴沙又叫音樂沙,因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造成以石英為主的細沙,在風中相互摩擦或者旋轉而發(fā)出嗡嗡嗡的響聲。
幾百頭駱駝群浩浩蕩蕩的穿梭于廣袤的大漠中,一步一個腳印,悠悠的駝鈴在廣闊的天空來回響徹,坐在駱駝上像是從現(xiàn)代穿越到遠古,又像是遠古穿越到現(xiàn)代,是夢非夢,如夢如幻。
月牙泉旁邊的蘆葦,金黃的一片,默默的佇立在鳴沙山中,堅持著內心的那份孤獨與堅強,挑戰(zhàn)沙漠,挑戰(zhàn)嚴寒,挑戰(zhàn)烈日??粗@一片繁茂的樣子,沒有一絲絲妥協(xié)的意思,好像還有意要挑戰(zhàn)大漠的意思,你大漠是灰黃灰黃,我蘆葦是金黃金黃的,完勝!
千年莫高:茫茫大漠中的佛教圣地 千年莫高俗稱千佛寺,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場所,全人類的藝術寶庫,是民族走向融合統(tǒng)一的見證,也是宗教文化從西域傳入中原的見證。 進入景區(qū)前,先可以欣賞兩部關于莫高窟題材的電影:《千年莫高》和《夢幻佛宮》。《千年莫高》以歷史文化為背景從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等方面再現(xiàn)莫高窟自4世紀到14世紀的千年歷史風云;《夢幻佛宮》是首部以石窟藝術表現(xiàn)題材的超高清數(shù)字球幕電影,兩部電影都非常精彩,為后面的石窟參觀做好鋪墊。 從景區(qū)門口需要坐20分鐘的車程到石窟,景區(qū)雖然游客眾多,但是游客被分成30人一組由一個解說員帶領分批進入,秩序井然有條。一共參觀了8個石窟,從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朝的佛像和壁畫。經(jīng)歷了1000多年歲月侵蝕,有些作品顏色明顯脫落和風化,但從先保存的現(xiàn)象來看還是可以推測出當時整個作品的宏偉,工匠技術的精湛;有些作品顏色依舊鮮艷,這些很多是明清時期修護過,有些也是原始用的顏色材料非常珍貴,堪比黃金還貴。每個時期的人物形態(tài),顏色,依著還有壁畫的內容,藝術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能體現(xiàn)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民族風俗以及意識形態(tài)。
出口的對面是早期的敦煌研究院,現(xiàn)在里面陳列一些早期敦煌人的生活,工作圖片以及部分敦煌的文獻資料。整個院子非常簡陋,類似四合院,不到二十間土房間,就是在這樣簡陋的院子里見證了幾代敦煌人歷經(jīng)艱辛,跟時間賽跑拯救了一批又一批敦煌文物。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敦煌文物正在慢慢“死”去,但是敦煌精神卻永存人間,敦煌故事永遠被后人津津樂道。
日薄西山,我們懷著敬仰而意義不色的心情登上了返程的車,看著不遠處北區(qū)蒼涼而簡陋的石窟原貌緩緩地從我眼前劃過,此刻心情更加復雜。 “夢幻青海,人文甘肅”之旅到此結束,通過這次幸福的旅,相信UPT的家人們相互間更加親密,一件事,一幫人,一輩子,“心”在一起,一定能飛更遠。一直以來,行萬里路是我們踐行"U”幸福落地的重要一項,這次也不例外,我們秉著“全員參與”的原則,無論是實習不到一個月的家人們還是實習半年即將重返學校的家人們,“來了,就是UPT人”。希望以后通過我們所有UPT人的努力拼搏,再創(chuàng)佳績,我們一起扛著UPT這面紅旗踏遍祖國的大好山河,收獲我們不一樣的"U”幸福。 |
返回 |